旅遊深深影響著地球碳排放的變化,甚至被喻為「沒有煙囪的工廠」,碳排放量高達全球8%,甚至高於工業、林業。其中涵蓋了交通購物住宿飲食,其中交通佔排放量的最
大宗。
除了日常的環保行為,如:自備環保餐具、不買過度包裝產品等….希望藉由app能有效影響、提升人們對於環保的意識,一同為地球盡一份心,達到環保旅遊的目的。

為因應多數人對於安排旅遊計畫嫌麻煩,除了製作一系列可客製懶人包外,團隊也希望從中影響使用者的環保意識,因此APP目的以幫助規畫旅遊為主、環保為輔去做概念發想及製作。

【專案分配】
總計3人作業
每人每一部分皆有參與

– Portotype & Jpg reel –

– 採訪 –

訪綱/簡易

列出以上題目,範圍偏廣,目的是想先了解使用者對於環保的認知程度,以顏色大概分類了題目類別, 綠色 平時的習慣、對於低碳、環保的了解 橘色 低碳旅遊的想像,並以電訪、填寫表單、面訪在有限時間內做了31份問卷,25~30歲女性占多數。

Google 表單統計

將採訪重點歸納,發現大眾對碳足跡並不完全了解,雖然平時有環保觀念或簡易的環保動作,但意識並不高,也大多為被動式的接收環保議題,且通常不會特別想計算碳足跡,反到對旅遊規劃懶人包較有興趣。

因此以以上現況,app目標為旅遊為主環保為輔,在規劃旅途中,放入一些環保相關小知識,因為改變一個人既定的行為較難達成,因此希望能在無形中影響使用者對環保的觀念。

– Journey Map –

透過journery map取其一人描述自身完整的旅遊過程,大致了解使用者在旅行中大概會遇到的哪些問題,發現許多人在旅途中對於環保並不特別注意。

大部分的情緒路線約為:前期→安排行程麻煩、旅遊中→開心、結束旅程→不真實難收心。

– 親和圖 –

將採訪出來的結果統整出以下四大類 ,並且也將現況及目標列出。

  • 對低碳旅遊的想像 – 大多在「交通」上著墨,如:徒步、腳踏車旅行。
  • 在環保上的行為、付出 – 自備環保餐具、撿垃圾、不用過度包裝的產品、吃素….等「生活方面」的改善。
  • 環保的動機 – 多為「被動式」接收,如:youtube影片宣導、校園宣導、政府規定。
  • 旅遊過程中的規劃及經驗 – 訂房網、懶人包、整合資訊、了解綠色商品、發文記錄過程….

藉由親和圖歸納發現了3種現況

  1. 環保意識 被動>主動
  2. 缺乏整合資訊、沒有效率的規劃
  3. 點到點之間的時間安排

因此在目標擬定呼應前段部分,在環保意識上,希望加入一些相關小知識,在無形中影響使用者的想法,提高行動的動力,在旅遊規劃上,則是加入鄰近的相關環保景點。

親和圖/完整

– Brain Storming/crazy8 –

和團隊腦力激盪將覺得好的點子列出,並相互討論各自覺得好的做出story board,團隊討論出以「首次使用APP即可選擇習慣的旅行方式做大方向的客製化」「相關景點推薦」「結束旅途會有小樹成長做回饋」這三個點子為發想。

– Story Board –

大致將APP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去做繪製。

【行前】大方向的客製,使用者可依據自己習慣、喜好去選擇類別,不會一打開APP就是五花八門的旅行包,而不知從何下手。

【旅行中】旅行中總會有插曲,讓人無法按照既定的計畫走,考量到每個人對旅遊的定義不同,因此設置一個可客製的選項,供使用者去做修改,進入後,可透過MAP去依喜好選擇想進行的景點、餐廳…這項功能無論是在旅行中,或是行前都可使用。

【旅行中後】呼應環保部份,除了旅遊包都會顯示該行程的總碳足跡量之外,為了讓使用者更有動力去執行環保,因此設置一個互動小遊戲,每到一個景點皆會有任務可執行,例如自備餐具、綠色商品….等等上傳照片,即可作集點兌換,可將點數去便利商店兌換商品,結尾也會有個小樹成長的動態,將點數轉換成肥料給小樹,可看它一邊茁壯一邊進行環保。

– Task Flow –

– Wireframe –

。Sketch

。上機

簡易流程/wireframe

– Design System –

– User Test Result –

  • 導航跟想像不符, 找不到能夠編輯、搜尋的地方
  • 同一頁面的景點內容(文案)關聯性較低
  • ICON(美食)點擊後畫面與直覺不太相符
  • 文字量太多